南太湖理财网讯:2015年羊年春节,微信和支付宝的“全民Hi红包”让春晚成为了“配角”,数亿网民蜂拥至移动支付洪流之中。互联网金融大发展不仅带给人们生活的愉悦和便利,同时也迎来了“互联网账户安全”问题的大讨论。
面对海量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如何保障客户账户信息安全、维护消费权益”,“保险与互联网技术的相互交融如何释放创新活力、回归保险保障本源”,从而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要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的目标,成为保险业目前亟待破解的新问题。
互联网创新:保险将成主流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互联网保险业务收入达到870亿元,相比2013年317.9亿元,同比增长147%,发展规模非常迅速。还有数据显示,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已从2013年的76家增加到2014年底的90家。据预测,2015年将有5000亿元保单通过互联网实现,占到保险行业总资产的10%。
“互联网化的营销渠道只是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赛迪顾问研究员江晶晶看来,尽管目前互联网对保险的渗透率还不如银行、基金、信托等,从行业整体的提升空间来看,一旦其他体系变革的条件成熟后,一场彻底的革新将很快到来。她认为,互联网对于保险的改造最终将直接影响到需求端,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和发展速度极有可能会超越目前银行业,甚至在未来成为保险产品的主流。
互联网安全:蕴藏巨大风险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有74.1%的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遇到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中,个人账户信息被盗用占比最大。报告还显示,在目前消费用户端的安全隐患方面,银行卡盗刷、网银账户被盗用、第三方支付账户等账户安全问题最为集中。
全国政协委员、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迄今已连续三年提案都呼吁要加快制定《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他看来,互联网时代的安全问题蕴藏着巨大风险。伴随大数据越来越趋向细化与密集,互联网数据应用要严格区分公共信息和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信息安全的关系,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谈到“如何有效保护个人的隐私数据,减少企业信息泄露风险”,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金融险部负责人认为,面对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多变化性的欺诈手段,仅仅依靠个人客户辨识和规避风险还非常有限且不现实。应该说,企业才是控制信息泄露风险的主力军。为了预防和打击犯罪,除了加强企业对于信息安全的风险意识以及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管理外,通过更新技术和引入保险产品联合治理网络安全是应对手段之一。另外,安全与隐私保护综合保险可以协助企业主动加强信息保护方面的力度,这是企业对自己和对其客户双向负责的表现。
增强安全感:保险业打响保卫战
如今,“互联网安全感”成为每个社会人和企业的期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安全需求”已经成为民生和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保险作为社会刚性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满足这一需求,保险不可或缺。
“新国十条”从政策上驱动保险业全面融入民生需求。“新国十条”细则中明确提出:“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保险的“刚需时代”伴随着这些转变,正在逐步形成并加以稳固。目前,多家保险公司纷纷推出“个人账户安全”保障个性化服务,旨在解决消费者在日常消费场景发生的风险问题,有人说“保险业保障账户安全战役已经打响”。
前不久,众安保险宣布与小米支付公司合作推出小米盗刷险,全面护航小米支付用户的账户安全。至此,继百度百付安、支付宝账户安全险、中信信用卡盗刷险等众安家族产品之后,又增添了新的成员。据记者了解,新上线的小米盗刷险,将全面护航小米支付客户的账户安全。如有不法分子通过盗取身份证等方式造成小米支付账户被盗用发生损失,或不法分子利用所盗取身份、银行卡信息在小米支付平台上注册使用而造成被盗用户资金损失的,众安保险将进行全额赔付,年度理赔额最高达50万元。这相当于在小米支付已有的安全体系外又增加了一道保障。
保险专家表示,“互联网+保险”立足点实际上就是在互联网消费的新场景、新需求下,实现“混搭”的保险保障功能,从而创造出一种更为精细化的金融服务。创意定位应是为消费者网购提供保障,这种“小而美”消费场景、用户市场的细分,才是未来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真正着力点。
数据显示,2014年互联网保险业务收入达到870亿元,同比增长147%,发展规模非常迅速。保险专家表示,“互联网+保险”立足点实际上就是在互联网消费的新场景、新需求下,实现“混搭”的保险保障功能,从而创造出一种更为精细化的金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