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强核行动助力转型发展和价值提升 |
时间:2022-07-11
| 南太湖理财 money.nantaihu.com |
南太湖理财网讯:近日,中信银行副行长王康受邀参加了由中信证券举办的“对话银行家:转型与发展”线上主题论坛活动。会上,王康以“强核行动助力转型发展和价值提升”为题,就中信银行未来发展战略及经营重点进行了分享。
去年10月,中信银行推出了“342强核行动”,对“中信银行下一步怎么做”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具体来说,“3”是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4”是筑牢数字化转型、中信协同、风控体系、企业文化“四大发展支柱”,“2”是夯实科技和人才“两大经营基座”。
王康介绍,中信银行在建设“三大核心能力”过程中有着自身传统优势和禀赋特点。首先是打造综合融资服务能力优势,即利用商行+投行、表内+表外、本币+外币、境内+境外、本行+子公司的金融资源联动互补,为客户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一揽子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中信银行对公板块本身具有相对优势,同时借助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和“产业广覆盖”的独特优势,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综合融资服务。其次是打造资产管理交易能力优势,依托中信银行的对公客户资源和强大的资产组合能力,为理财子公司提供独特、优质的投资标的和项目,持续做大资产规模。不仅如此,中信集团旗下的很多金融子公司也都持有资管牌照,据统计,目前中信集团拥有近6万亿的资管规模,是市场上当之无愧的最大资产管理机构。相信中信联合舰队强大的资产端与银行庞大客群的资金端,二者势必会在资产管理的催化下迸发出新的火花。第三是打造财富管理竞争优势,就是形成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链条,既提升自身产品创收能力,也优选合作伙伴,实现跨公司跨市场的产品和服务采购,打造开放式产品货架。目前,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经过战略重塑和体系重建,构建和完善了产品体系与服务体系,进入了产能集中释放期,具备了向上“撑杆跳”的良好基础。此外,中信银行联合中信集团旗下金融子公司,打出了“中信幸福财富”品牌,更加关注客户在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需求,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王康重点强调以下三个要素,就是中信协同、数字化转型和风控体系。一是中信协同。近年来,无论是中信集团层面,还是中信银行层面,对协同工作都高度重视。目前,中信金控已获批成立,中信证券纳入中信集团并表管理,华融进入中信大家庭,这些都为协同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作为集团协同的主平台,中信银行积极践行集团协同战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2021年,中信银行协同联合融资规模达到1.56万亿,零售产品交叉销售规模达到876亿,分别较同期增长45%和95%;拉动资产托管规模新增2276亿。未来,在中信金控统一平台下,将有更多的顶层设计和行动举措将陆续推出。二是数字化转型。中信银行将构建“一流的科技型银行”作为目标,抢抓数字化竞争时代的“入场券”。去年,中信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全面深化数业融合与数技融合,一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陆续落地。不久前,还完成了科技条线的组织架构调整,形成“一部三中心”的架构体系(包括信息技术管理部、软件开发中心、大数据中心和科技运营中心),从技术应用、模式创新、流程再造到组织重塑的系统性变革,在银行内部已经全面铺开,前中后台正在培养起一种数字化的思维和意识、一种数字化的能力和一批既精通技术又熟悉业务的复合型专家。三是风控体系。去年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迎来“转折点”,不良额率十一年来首次双降。资产质量很多指标都呈现向好趋势,问题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均为2014年以来最好,拨备覆盖率为2015年以来最好,新发生不良明显好转。王康表示,数据表现的是结果,背后反映的则信心。信心源自风控体系的完善,中信银行实施行业研究、授信政策、审批标准、营销指引、资源配置的“五策合一”,建立专职审批人、“两个主责任人”等机制,建立了“全机构、全产品、全客户、全流程”体系。信心源自资产结构更加优化,不仅个贷占比高、增长快,个贷与对公贷款规模接近1:1,而且对公贷款向好行业、好区域集中;同时投资类资产中,债券及基金增长16%,安全性、流动性更高。信心源自历史遗留风险问题基本出清。三年间中信银行处置表内不良资产近2600亿,信贷拨备计提约1800亿,核销约1800亿,加上非信贷拨备还要更高,资管回表也是符合预期的,相关的拨备计提也较为充足。
|
|